一、生产工艺核心流程
1、原料选择与处理
纸巾主要原料为木浆(如松树、桉树纤维)或再生纸浆。天然木材需经去皮、切片、蒸煮等工序提取纤维,而废纸则需脱墨、筛选去除杂质。好的木浆纤维长、杂质少,可提升纸巾强度与吸水性;再生浆需添加湿强剂、柔软剂以弥补性能缺陷。
2、制浆工艺
碎浆与净化:原料加水搅拌成浆,通过筛选、净化去除砂石等杂质。
打浆处理:机械作用使纤维分丝帚化,增加表面积以提升柔韧性与吸水性。例如,打浆度控制在30°SR~45°SR可平衡纸张强度与柔软度。
化学添加剂:加入湿强剂(如聚酰胺环氧树脂)提高纸张湿润状态下的抗拉性,添加柔软剂(如硅油)减少纤维间摩擦,优化触感。
3、造纸成型
纸浆经流浆箱均匀铺至网部,通过真空抽吸脱去80%水分形成湿纸层;再经压榨部机械挤压和干燥部(烘缸温度60~70℃)蒸发剩余水分,干度达92%~95%。
4、后加工与包装
起皱工艺:调整纹路粗细以控制柔软度,细纹路可提升触感但降低吸液高度。
分切与折叠:根据需求切割成卷纸或叠片,部分产品添加香味、彩色印刷或抗菌剂(如银离子)。
包装质检:检测尺寸、强度、吸水性及荧光剂残留,合格后密封包装。
二、生产工艺对产品性能的影响
1、原料与纤维质量
木浆纯度:原生木浆灰分低(≤0.5%),再生浆灰分高(可达5%),影响纸巾洁净度与安全性。
纤维长度:长纤维(如针叶木)提升抗张强度,短纤维(如竹浆)易导致纸张易碎。
2、工艺参数控制
打浆度与湿强剂:过度打浆或湿强剂过量会降低吸水性(横向吸液高度需≥20mm/100s)。
干燥温度:温度过高易使纸张脆化,温度不足则残留水分滋生细菌。
3、添加剂使用
荧光增白剂:违规添加可迁移性荧光剂(紫外灯下显蓝色)存在致癌风险,需严格禁用。
环保助剂:采用食品级柔软剂或植物提取物可减少化学残留,提升安全性。
三、行业规范与质量优化方向
1、标准化生产
严格执行GB/T20808-2011标准,控制灰分(原生浆≤0.5%)、荧光剂(无检出)等指标,定期进行横向抗张指数(≥1.5kN/m)与纵向湿抗张强度检测。
2、技术创新
环保工艺:推广无氯漂白技术、废水循环系统,减少污染。
智能化监控:利用在线传感器实时调整温湿度、压力参数,提升良品率。
3、消费者引导
建议选择标识完整(含原料、执行标准)的牌子产品,避免使用含荧光剂或再生浆的劣质纸巾,可通过浸水试验初步鉴别质量。
|